紐約華埠信息亭歷時六年重新整修 2023續作社區指路燈

曼哈頓華埠位於堅尼路(Canal St.)和巴士打街(Baxter St.)處的信息亭自2016年由社區接管以來雖維持資金緊張,但卻一直堅持運營為遊客和需要幫助的造訪者答疑;2023年伊始,5日信息亭外拉上了黃色的施工線,華埠商改區剛剛完成粉刷工作,自疫情開始,信息亭外被因仇恨犯罪頻發貼上了「Love」(愛),又俄烏戰爭爆發貼上了「Pace」(和平),在今年聖誕節加上了「Joy」(喜悅),施工完成後將加上另一詞「Hope」(希望),意旨對未來的憧憬滿滿。

王嘉廉醫療中心 12/29華埠免費打補強針

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29日(周四)將於華埠舉辦免費補強針接種日,18歲以上或沒有保險者可前往接種。此次注射的是新冠最新補強針,也稱為「二價」(bivalent)或Omicron補強針,可預防目前最常見的變體Omicron BA.4、BA.5以及新冠原始變體。

天氣好轉 華埠遊客湧入生意旺

聖誕節當日,紐約轉晴、氣溫略有回升,節假日常見的遊客潮重現曼哈頓華埠。由於華人商家傳統上沒有聖誕節,各族裔的觀光客聚集華埠消費,給商家增添了一份年末好彩頭。

安置中美洲難民最快下周遷入 格蘭街前漢璧酒店將變庇護所

空置著的華埠格蘭街231號的前漢璧酒店將被市府安排用作中美洲難民庇護所,最快在下周遷入,23日中午已陸續搬入大量床墊,社區人士對酒店用作難民庇護所比遊民庇護所較為接受及認可,這難民庇護所是短期解決目前紐約市的難民危機。

看到他快報警…曼哈頓華埠長者被偷千元現金及信用卡

進入節日季後扒手活動頻繁,但華人喜歡以現金交易,經常會帶大量鈔票在身上,成為歹徒下手目標;曼哈頓華埠日前發生一起重竊案,嫌犯將受害者錢包盜走後,得手近千元現金和信用卡,警方提醒,民眾不應隨身攜帶大量現金,外出時也應盡量將包背到胸前或目光所及處,避免損失。

紐約州2000萬振興華埠資金 將修廣場、建牌樓

紐約州長霍楚(Kathy Hochul)去年底在華埠宣布,撥款2000萬元作為振興華埠資金;州務卿羅德里格斯(Robert Rodriguez)16日在華埠宣布將投入資金的11個社區項目,包括興建華埠牌樓、翻修劉錦方場(Kimlau Square)、升級羅斯福公園(Sara D. Roosevelt Park)等地標建築,幫助受到疫情重創的華埠,重回歷史文化旅遊中心地位。

社區安全成華埠最高願景 陳韜承諾共建安全整潔社區

在華埠商改區等多個社區組織機構的共同發起下,曼哈頓華埠於昨舉辦了對市警5分局新任局長陳韜的歡迎會。面對社區對華埠安全的呼聲與訴求,陳韜以英語、粵語以及普通話3種語言與民眾進行溝通,承諾將與社區民眾及組織機構一道,共建安全整潔的華埠社區。

曼哈頓堵車費公聽會 400人登記發言

大都會運輸署(MTA)此前公布曼哈頓60街以南堵車費計畫收費方案,費率將在九元至23元之間,計畫最早明年底開始實施;MTA從25日起對堵車費計畫舉行六場線上公聽會,共有多達400人登記在25日的公聽會發言,全部講完需20個小時。支持者指,計畫有助減少壅堵和汙染;反對者則指進城成本太高,區內居民也表示若無豁免很不公平。

華埠夏日清凉周末 好消暑

為了幫民眾在炎炎盛夏有地消暑,曼哈頓華埠商業改進區(Chinatown BID)自20日開始,將連續兩個周六,舉辦「華埠夏日清涼周末」(Chinatown Summer Refreshing Weekend)活動,現場設置水滑梯、充氣城堡,適合全家大小共同參與;現場每個設施都有安保人員在旁看守,並通水管沖洗,保證設施內水源流動。

整頓市容亞當斯拆除廢棄戶外餐棚

紐約市戶外用餐項目雖然給餐館業者帶來便利,但也有不少市民不滿用餐棚占據街道和停車空間,且導致街道髒亂,一些居民甚至對此提起訴訟;市長亞當斯(Eric Adams)18日宣布將採取行動,清除已廢棄的戶外用餐棚,但表示市府仍然支持戶外用餐項目永久化;也將監督違規的戶外用餐棚,鼓勵市民撥打311電話投訴。

荒廢餐棚成垃圾站 居民抱怨不斷

紐約市拆除廢棄戶外餐棚的行動從18日展開,而這些早已變為「垃圾站」、「老鼠窩」甚至「遊民臥室」的餐棚長久影響居民生活;華埠東百老匯的戶外餐棚更因人跡罕至變為「廢墟」,占用車位也降低生活品質。

社區維權 華埠恢復雙語路標

華埠中英雙語路標見證社區歷史,但許多被純英文路標替代,近年愈來愈少。市議員馬泰(Chris Marte)此前提案要求市交通局恢復並擴大雙語路標;馬泰和市交通局18日於華埠宣布,交通局將提前恢復此前被全英文路標替代的中英雙語路標,其中有六處當日已恢復,將繼續推動其提案,增加華埠雙語路標,並將不同語言的雙語路標推廣全市。

Translate »